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82篇
  免费   198篇
  国内免费   35篇
民族学   226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1423篇
理论方法论   416篇
综合类   5639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389篇
  2013年   227篇
  2012年   505篇
  2011年   667篇
  2010年   510篇
  2009年   497篇
  2008年   509篇
  2007年   694篇
  2006年   625篇
  2005年   585篇
  2004年   522篇
  2003年   510篇
  2002年   422篇
  2001年   329篇
  2000年   197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孤山智圆是北宋天台宗山外派的著名学僧,也是宋代倡导儒佛互融的代表性人物。智圆一生致力于天台三观,同时又“刻心净土”,力求以天台宗圆教的“心性”论统摄净土法门的“唯心净土”,又以“心性”为诸法之体来消解净秽二土之别。智圆不仅是“唯心净土”论者,也是“实在净土”的坚定信仰者,其净土思想具有鲜明的“唯心净土”和“实在净土”两重性。  相似文献   
2.
金诗学唐的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代诗歌在受苏轼等宋代诗人的影响之外 ,也受到唐诗的浸润。本文依据金诗发展变化的自身情况 ,考察了金诗学唐的历程。文中将金诗学唐分为金初“借才异代”时期、“国朝文派”时期、金代后期等三个阶段 ,做了比较详细的论述 ,从一个方面展示了金诗发展的轨迹 ,揭示了金诗的某些重要特点 ,对于我们深入地认识金诗是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3.
南宋理学家对 王安石新学的批判,主要表现在二方面:一是斥新学为异端邪说,藉以标榜理学为继孔孟绝 学的正统,二是把新学作为变乱祖宗法度而致北宋亡国的理论根源,予以无情打击。陆九渊 对王安石个人的政治操守和治国理想给以赞誉,但对王安石新学亦持批评态度。理学家批 判新学对南宋社会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这就是在“法祖”的旗帜下,使南宋社会上上下下 因循守旧、政治上保守主义日益弥漫,并且直接影响了元明清对王安石新学及新法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甲骨文中的否定词比较丰富,它们的用法也不完全相同。研究这些否定词的用法,不仅丰富汉语史的内容,而且也看到,秦汉时期汉语中某些否定词的用法,早在3000年前的殷商时代就已形成,说明汉语的历史的确是悠久而又丰富的。  相似文献   
5.
元初南宋遗民词人是一个颇具特色的群体,南宋遗民词中的隐逸词是宋亡后士大夫心理与境遇的反映。南宋遗民词人的心奥,南宋遗民词中隐逸词的新特点,是在宋末元初那一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是其时的特有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个体性生命焦虑是西汉赋家比较浓郁的生命意识。它较集中地体现于骚体赋和拟骚赋中。可以说,西汉赋家继承先秦时代的人文精神,并结合新时代对士人话语自由及人格自由的限制与剥夺,将屈原的楚骚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对后世文学关注生命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汉代荒政已初步形成一个较为完备的体系。汉政府在救荒实践中 ,往往能从战略高度出发 ,在灾前、灾时和灾后采取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备荒、救荒的策略措施。本文从文献资料出发 ,对汉代的救荒对策作了较为细致的总结和分析。这些措施在抗灾、救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它对于今天预防灾害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从唐末至今 ,论者对晚唐诗大多持否定态度。反思这种带有明显历史惯性的批评现象 ,不难发现 ,不是晚唐诗缺乏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 ,而是其出现的异于此前诗坛的人生哲学、生活情趣、审美情趣、艺术思维和艺术风格 ,不仅使那些视文学为伦理、政治奴婢的封建文学观念批评者难以认同 ,也使那些对思想文化史发展缺乏认识和分析的批评者 ,难以理解出现在晚唐诗中的种种变化 ,因而导致千余年来的批评失误  相似文献   
9.
20 0 1年 ,从事先秦两汉文学研究的学者们 ,将视角拓展到学术史、考古学、文献学、宗教学、历史学等领域 ,呈现出一种多学科相结合的良好态势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同时 ,新世纪伊始 ,学者们对未来中国文学研究作了重要讨论和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东汉末年社会上产生了一股强大的“求真”思潮,在理想与现实、真理与谬误、虚妄与真实等多方面的矛盾与对立中寻找出路,构成了东汉思想的主要趋向。“求真”思潮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同时其表现形式也是多方面的,其产生的后果也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儒家思想自身的修正与道家思想的兴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